0-3岁学步鞋怎么买?三个错误宝妈们一定要避免
一、宝宝学步鞋错误观念
1、避免穿硬底鞋
刚学会走路的宝宝,更需要足底和地面更紧密地接触,去感觉地面的软硬度和斜度,在感受地面的反射过程中学会脚趾的配合活动,保持身体的平衡。最好是赤脚练习走路。所以刚学会走路时的鞋子首选该是软底鞋,而不是硬底鞋。
2、拒绝穿二手鞋
每个宝宝的脚形是完全不同的,穿过的鞋子会随着宝宝的脚形而变形。所以如果让宝宝穿已经变形的旧鞋,宝宝肯定会感到不舒服。何况宝宝双脚的骨骼还处于发育阶段,尚未定形,穿“二手鞋”无利于宝宝的脚的发育。所以,妈妈千万要拒绝“二手鞋”!
3、过大过小有害
看到宝宝的脚脚长势迅速,妈妈总想给宝宝选一双大一点的鞋子。殊不知,宝宝穿太大的鞋,不利于学步。因为鞋子不跟脚,对尚未完全学会走路的宝宝而言,容易摔倒,也不利于宝宝脚的发育,脚在大鞋的空间里磨擦容易造成对脚的伤害。
0-3岁学步鞋怎么买?三个错误宝妈们一定要避免
小百科:宝宝穿顶脚的鞋,一方面因为挤脚宝宝感到走路痛,而失去学习走路的兴趣;太小鞋子会阻碍宝宝脚的正常发育,使宝宝脚的血脉不通,严重时还会引起脚沟炎。
二、观察宝宝走路姿势
1、走路内八字形
宝宝走路时两脚朝内,就像螃蟹的大夹子!在刚学会走的孩子中,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。在最初的几年中,宝宝走路时为了保持平衡,他的双脚会很自然的朝内。
小百科:如果双脚一直朝内,你可以给他买硬帮的鞋,用不了一年的时间,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。
2、要小心扁平足
1岁以前的宝宝几乎都是“平”足。宝宝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。走路的过程中,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,练出弧形。95%的孩子在5岁前,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。
0-3岁学步鞋怎么买?三个错误宝妈们一定要避免
3、习惯垫脚走路
对刚学站立和走路的宝宝来说,这种姿势很常见,它只是学走路中的一个过度阶段。宝宝的脚趾和手指一样,是神经比较发达的地方,所以在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,他喜欢用脚趾触地。
小百科:如果宝宝明显不会双脚平放站立,脚尖走路总是摔倒,或者在2岁以后还有这种姿势走路,就要尽快带他到医院检查。
三、正确选择宝宝学步鞋
1、正确适合尺寸
较大学步期宝宝的鞋子以能完全包住脚的包鞋为优(最好包到脚踝),此外还须考虑支撑性与防滑性,且为了保护脚,鞋面会比婴儿鞋显得略硬一些,因而整体来说,学步期的鞋子会比婴儿期的鞋子重些。
0-3岁学步鞋怎么买?三个错误宝妈们一定要避免
2、鞋子弹性好穿
幼童期 3~7岁左右,宝宝的脚逐渐发展成为幼童阶段的脚型。此阶段孩子跑、跳的运动机会多,扣带的鞋子更方便孩子穿着,同时也可以避免鞋 带松落被绊倒的情况,且鞋子要具有足够的弹性,符合宝宝的脚型。
3、注意鞋子松紧
魔术贴粘扣的鞋子大多是包覆全脚的,穿脱容易。但绑鞋带的鞋子更容易根据宝宝的脚型来调整鞋子的松紧度。不过鞋带一定要系紧,否则很容易绊倒。
教宝宝走路的正确姿势,宝宝到来一定的年纪后,就开始蹒跚学步了。这个时候父母可要仔细观察宝宝走路的姿势,只有正确的姿势才能对宝宝后期的发育发展有好处,以下关于教宝宝走路的正确姿势。
教宝宝走路的正确姿势1
正确的走路姿势:
抬头挺胸,上身正直,目视前方,双手自然下垂。
手指并拢自然弯曲,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心前后自然摆动。
上下肢协调运动,两脚脚尖向前左右交替前进或后退。
刚学走路的宝宝,走路时两足常呈“八字”分开,身体摇摇晃晃,两臂外展,颤颤抖抖地向前走着;且在走路时,有时足尖着地,有时足跟放平,这是他在探索用哪种姿势走路比较舒服,属于正常的现象。
但是,当宝宝能够独立行走后,家长就要留意其走路时的姿势,若常出现步态不稳、“剪刀步”、“鸭子步”等异常情况,应引起重视,以免错过最佳的纠正或治疗时机。
以下为5种常见的异常步态:
1、剪刀步。剪刀步指的是步幅小而慢,表现出双腿僵直,两脚向内交叉,两膝靠近,呈剪刀状的步态。这种步态多见于脑性瘫痪的小儿,患儿多有早产史、缺氧性抢救史或高热、抽痉史。
2、鸭步。这种步态的患者,在走路时躯干两侧摇摆,使对侧骨盘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;每往前走一步,躯干就要向对侧摆动一下,看上去就像鸭子在行走,故称“鸭步”。这种步态多见于双侧先天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,且年龄越大,跛行越明显,成年后容易形成骨性关节炎。
3、跟行步。患儿表现为足跟不能自由抬起,常需依靠外展下肢,过度屈髋屈膝,以使下垂的足离开地面。这是由于小腿三头肌瘫痪所引起的。
4、踮足步。常见于马蹄内翻足患儿,部分患儿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,部分患儿则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,如脑瘫、脊髓脊膜膨出等。
教宝宝走路的正确姿势2
宝宝多大才会开始学走路呢?
一般来说,9-15个月开始学走都算正常,学走6个月后大部分宝宝已经能走得很好了。影响宝宝学步时间的因素有很多,比如宝宝的性格啦,体型啦,是不是有哥哥姐姐啦,以前摔跤的经历啦,等等。如果宝宝已经满18个月了,却还没有踏出第一步,妈妈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
大多数宝宝的膝内翻(O型腿)、膝外翻(X型腿)和踮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,和怀孕期间宝宝被挤压在子宫内,宝宝初学走路缺乏经验,以及韧带、骨骼尚未发育完全等因素有关。
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走路经验的积累,这些现象会自行改善和消失。一般O型腿(膝内翻)和踮脚走路会在宝宝1岁半-2岁间消失,X型腿(膝外翻)的情况也会在宝宝上学前(5-7岁)得到改善。
如果发现宝宝两条腿的弯曲程度不一样,走路受到影响,甚至出现疼痛,妈妈们就要引起重视了,建议及时咨询儿童保健科医生。
妈妈要做的不是防止宝宝摔跤,而是保护他不要受伤。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柔软的学步环境,比如在地上铺上地毯或爬行垫,确保四周没有凸起的角或容易跌落的物品,地面不会太滑等。
另外,宝宝摔倒时,妈妈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。给他一个安慰的拥抱,然后鼓励他继续练习,这样宝宝也会觉得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要不要给宝宝穿鞋呢?可能你已经早早地给宝宝买好了新鞋,就等着他学步时给他穿呢。但对于初学走路的宝宝,没有什么比光着脚丫更好的了。光脚走路不仅能刺激宝宝丰富的脚底神经,促进他的血液循环,加强足弓,强健脚踝,还能让宝宝的脚趾更牢固地抓住地面,防止滑倒。
推车玩具是宝宝练习走路的好帮手,既能给他提供支撑,又能拓展宝宝的活动空间。爸爸妈妈可以坐在房间的不同位置,然后让宝宝帮忙传递物品。小家伙会玩得很开心,你也可以趁机偷下懒。
让宝宝自己走,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对于他们树立自信,在未来正确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,战胜困难,赢取美好前程,有着重要的意义。让我们宝宝的壮丽人生就从学习走路开始吧!
2022-08-18 11:12:08: